說起徐少華同志,浙江建筑行業的建設者們,無不豎起大拇指。不只是是因為他參建了杭州涌金廣場、杭州金融大樓、西湖國賓館這一個個見證城市繁榮發展的地標性建筑物,也不只是因為他是建筑行業的品牌項目經理,更不只是因為他教授的徒子徒孫們遍布天南海北建筑行業……他將40余年的美好時光奉獻在履行“建美麗家園、筑幸福生活”的浙建人使命上,他用汗水和心血讓沒有溫度的鋼筋、混凝土變為一座座擋風遮雨的幸福港灣,他用精益求精、一絲不茍工程管理的執著斬獲了西湖杯、錢江杯等一項項工程獎項……
傳承紅色基因,再苦再難也要把工程做好
今年56歲的徐少華,有著19年的黨齡,擔任過13個項目的項目經理,是一名老黨支部書記。講政治、勇擔當于他而言早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。
他好脾氣,卻深受大家的敬重。他常說,干工程,質量是第一位、安全是重中之重、進度是對業主的承諾。工程安全問題、工程質量問題、工程進度問題等等,在他這里沒有任何商量余地。
他身體力行,無論烈日高掛還是傾盆大雨,每天都要到現場,統籌施工進度、檢查工程質量安全。
他不善言辭,卻經常把“我們是浙建鐵軍,再苦再難也要把工程做好”掛在嘴上。
2015年,他臨危受命,負責G20會場之一的西湖國賓館改造工程。工期緊、任務重,加之天公不作美,他卻不退縮,帶領工人們“白天拼命干、晚上挑燈干、晴天努力干、雨天搶著干、節假日加班干”。過度勞累使得腰椎間盤突出復發,直不起腰,依然不下火線,貼著膏藥、彎著腰,繼續干,直至西湖國賓館以全新的風貌接待世界各國元首,他卻在家足足躺了1個多月?;貞浧甬敃r,徐少華戲說,工地上是最有味道的。確實,膏藥味、姜茶味、汗味……啥都有。
堅守初心使命,再多的白眼也要讓農民工兄弟們有活干
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,似乎讓整個城市靜止了。同時歸于平靜的還有一個個工地。
如何能第一時間使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建設工程復工復產,成了徐少華的首要難題。這是“文化浙江”建設的重點重大項目,承載著杭州市民對文化設施的期盼;這是農民工兄弟們的“泥飯碗”,不復工就沒活干,沒錢拿。
他上下協調、左右聯系,電話打到爆。與政府職能部門積極溝通,制定各項復工復產方案;與醫藥公司等企業不斷聯系,采買口罩、消毒水等防疫物資;與各班組緊密溝通,安撫農民工兄弟。在得到復工復產的指令后,他立即安排車輛,接回農民工兄弟們,宣貫防疫知識。
當問徐少華同志經歷40多年的項目建設中什么最難時。他搖頭說,“得不到理解最難”。
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,建筑更是如此?,F場焊接聲、切割聲絡繹不絕、工程車來來往往,本應代表工程建設的火熱場面、代表建筑工人們大干特干、代表城市的發展和時代的進度,但不理解、不諒解的事情時有發生。一通投訴電話,工地面臨停工,工人面臨休產。
省之江文化中心項目就遇到此問題:一位媒體工作者,對聲音極度敏感,因施工現場的降水聲經常電話投訴。徐少華“三到市民家中致歉”,幫忙修水管、修電燈、補裂縫,最終得到理解。
這是一份幸福的職業,如果可以,我要做一輩子
“自從進入建筑行業,我就想著要做一輩子。”徐少華初入項目時,他從一名觀測人員做起,做施工員、做安全員、做造價員、做質量員,每一個崗位他都經歷過,工程上的每一個細節他都了然于心。
“干建筑是一份幸福的職業?!彼衙恳粋€工程都看作自己的孩子,每每介紹時都充滿自豪和幸福。他把建成建好每一個工程,都當作一名共產黨員、一位黨的人的使命來完成。
確保錢江杯、爭創魯班獎,是當前徐少華擔任項目經理、項目書記的省之江文化中心建設工程的目標。該項目建設難度非常高,工期格外緊張,遇到的土方難題、資金壓力更是前所未有。如何能保質保量按時地交付項目,又能為企業創造利潤,給農民工兄弟們按時發工資。他常常在項目現場待到深夜,開項目部“夜總會”,挑燈研究圖紙、深化設計、測算成本、安排施工,努力讓每一筆投入都產生最大效用,卻不言苦。
建好一個工程,建下一個工程,他馬不停蹄,他將平凡的職業干成了幸福的事業,將平凡的人生展示出多樣的建筑,他用極一顆不平凡的敬業奉獻之心,不斷地踐行著“建”證幸福生活的光榮使命。